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袭沈阳,没有任何理由地以武力侵占了东北,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主张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和3000万骨肉同胞顿时陷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而这次战争的后果也使日本逐步走上了全面侵华的道路。
2008年的9月18 日,和往常一样的教育学课堂上,老师突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么?全班先是低语后又转为哑然,竟只有极少数人说了句:今天是9月18日,应该是9.18事变77年的日子。大家这才意识到自己繁忙生活背后的忽视,问问内心:那个残忍的9.18,我们忘了么?那个需要用骨子里流动的倔强不屈的血液记住的9.18,我们忘了么?那个我们只能用沉痛的记忆揭开的流血伤疤,我们怎能忘记?那个流血的年代,我们又怎能忘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这首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流亡三部曲”之一的歌曲再次被唱起时,不知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因为日寇的侵袭,无数同胞只能背井离乡,放弃那片生他养他的肥沃土地,选择流亡、逃难。当然更多的人选择了一条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保家路。一个倒下了,更多的人站起来了。此刻,无论是夜幕下的哈尔滨还是灯光熙攘下的沈阳,都充斥着一股爱国抗争的热流,犹如长刀出鞘:仁人志士把拳头握在了一起,饱受苦难的老百姓也默默地坚定了信心,共产党人拿起了手中的武器,一个念头,一个梦想,拿下东北,驱走日寇,保卫祖国。
若是一个国家的力量都聚集在一起,那么再大的国家灾难、再不堪的民族苦难、再艰难的抗争磨难都如狂风幻化成微风,摧不垮我们。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宣布:我们这个民族是打不到的民族,是坚强不屈的民族,是风雨中勇敢前进的民族。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当苦难与我们渐行渐远时,当安定的生活成为一种习惯时,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时,我们是否还有一颗心系国家、心系民族命运的心?
如今的我们,不论是80后还是90后,都成长于温室,沐浴于阳光下,有太多的幸福包围着,却时常喜欢找点郁闷;有太多的人关心呵护着却时常抱怨辛苦;明明生活已经给予最好的了,我们却永远不会有满足感。可是想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是先人们用鲜血换来的,是一个个前仆后继的灵魂换来的,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抗争史换来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还有什么理由不奋斗?
以史为鉴,不仅仅只知兴替,更重要的是能够不重走历史足迹中污点,不重蹈历史的覆辙。
史路迢迢,多有一鉴:“兢兢以强,迤迤乃亡”,“盛世不怠,奋发图强”。
惟有人人不怠,才有举国不怠;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常能长久的保持奋发图强的精神。
再次回首,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英雄们奔跑的脚步,那是因为9.18是不能被我们遗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