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语言学导论》教学大纲
An Introduction to German Linguistics
课程编码:08A44300 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德语
推荐教材:王京平,《德语语言学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钱敏汝,《篇章语用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钱文彩,《汉德语言实用对比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蔡幼生,《实用德语构词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语言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德语(西方)语言本质、功能的认识,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增加德汉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从而更有效的学习德语。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观察习惯,培养语言学方面的科研习惯,为论文的撰写与以后的继续进修打下理论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内容包括语言学的任务和发展史、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音学和音位学、符号学和语言符合、语义学、语用学、词法学、句法学、篇章语言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了解现代德语语言学这一领域的概念理论,掌握一些最主要、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和原则,从而加深对德语作为人类语言的一种的理性认识,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和学习语言的能力。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第一章绪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语言学的意义、研究对象、工作领域、发展历史及各个阶段的特征,并要求掌握德语所属语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科学的本质,科学的特点,语言观察的视角;语系;现代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
[授 课 方 法] 以启发式讲授为主,以适度课堂讨论和课下学习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
一、科学的本质
二、科学的特点
第二节 语言学的任务
一、观察、描写、解释
二、语言学的工作领域
第三节语言学发展史
一、传统语言学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
三、现代语言学
第二章 语言的本质及功能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语言的功能,并掌握外语学习的要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动物语言与人类语言的区别,人类语言的属性;语言的交际、社会心理、思维认识功能。
[授 课 方 法] 以启发式讲授为主,以适度课堂讨论和课下学习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人类语言的本质
一、社会属性
二、时代性
三、创造性
四、强制性
五、民族性
第二节 语言的功能
一、交际功能
二、社会心理功能
三、思维认识功能
第三节 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
第三章:语音学和音位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语音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了解因素、音节等重要概念;了解音位、音位变体及其音位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音素、音节、音位、音位变体。
[授 课 方 法] 以启发式讲授为主,以适度课堂讨论和课下学习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语音学
一、语音学的三个研究领域
二、语音的自然属性
三、因素及分类
四、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
五、汉德发音部位和方法比较
六、音节
第二节音位学
一、音位
二、音位变体
三、音位分类
第四章 符号学和语言符号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符号和它的基本特点,语言符号的结构、功能和特性,莫里斯模式(Charles William Morris),布勒的“语言工具“模式以及语言的多符号性,语言符号的多义性,语言符号的变化和客观性。要求掌握语言符合的三要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符号的结构、功能、特性;语言符号模式;语言符号的实际意义。
[授 课 方 法] 以启发式讲授为主,以适度课堂讨论和课下学习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符号和它的分类
第二节 语言符号
一、语言符号的结构、
二、语言符号功能和特性
第三节 语言符号的使用
一、莫里斯模式(Charles William Morris),
二、布勒的“语言工具“模式
第四节 符号理论的实际意义
一、语言的多符号性
二、语言符号的多义性
三、语言符号的变化
四、语言符号的主客观性
第五章 语义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语义学的研究对象,共时、历时研究的内涵和不同语言间的差异,并要求掌握语义学中的基本概念,认识文化对学习语义的帮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语义学的共时、历时研究方法;不用语言间的语义差异。
[授 课 方 法] 以启发式讲授为主,以适度课堂讨论和课下学习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语义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历时研究方法
第三节 共时研究方法
一、就单个词义而言
二、就词义之间的关系而言
三、义素分析法
第四节 跨文化的语言差异
第六章 语用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语用学的研究对象,了解会话含义理论,了解跨文化语用差异。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话含义;跨文化语用差异。
[授 课 方 法] 以启发式讲授为主,以适度课堂讨论和课下学习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语境与语义
一、语言内语境
二、语言外语境
第二节会话含义
第三节语用学对德语学习的指导意义
第七章 词法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语素的定义、语素的功能、汉德构词的区别,并要求掌握德语语素的分类和特点、德语构词种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汉语语义词素,汉德词素的意义,汉德复合词类型对比。
[授 课 方 法] 以启发式讲授为主,以适度课堂讨论和课下学习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语素及其分类
一、语素分类
二、德语词类的词形变化
第二节德语构词
一、简单词
二、派生词
三、复合词
四、词类转换
五、其他构词类型
第三节汉德构词比较
第八章 句法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句法学中的基本概念,德语语法的一致性原则,德汉语语法的特点和差异以及主要的句法理论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德语语法特点中的动词变位和名词变革和行之有效的德语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配价语法,直接成分分析法,转换生成语法
[授 课 方 法] 以启发式讲授为主,以适度课堂讨论和课下学习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词类和句法功能
一、词类
二、词类的句法功能
第三节汉德语法特点
一、德语语法特点
二、汉语语法特点
第四节汉德语法的文化根基
第五节主要的句法理论
一、配价语法
二、直接成分分析法
三、转换生成语法
第九章 篇章语言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篇章的表面结构和深层结构特点;从交际角度理解篇章。
[教学重点与难点] 篇章结构;篇章是交际行为。
[授 课 方 法] 以启发式讲授为主,以适度课堂讨论和课下学习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篇章的表面结构
一、逻辑连接
二、指称连接
第二节篇章的深层结构
第三节主述题结构
一、线性连接
二、串联式连接
三、混合式连接
第四节篇章是交际行为
一、语境
二、知识面
三、文化规范
撰稿人:孙永春 审核人:张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