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名篇赏析》教学大纲
Appreciation of Japanese Fine Literary Works
课程编码:08A22430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 上机:
适用专业:日语
推荐教材:由同来主编,《日本现代短篇名作赏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参考书目:周平主编,《日本文学作品选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通过教师安排任务、学生小组课下集体学习研讨、课堂发表研讨成果、课堂讨论、小组之间相互点评、教师点评与总结等环节,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潜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力求通过对代表作品的鉴赏,继续培养学生对各类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并同步加深语言功底和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研究日本文学的兴趣和能力,并进一步提高日语水平。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日本近现代主要作家的生平、代表作品及其创作风格,通过系统讲解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名家名篇,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主要流派、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并对比相互间的特征;
2、把握所学作品的内容、写作特点及思想意义;阅读一些名文拔萃,熟记一些典型的脍炙人口的作品;
3、能够独立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且掌握一些典型的文学鉴赏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第一講 小説を鑑賞する方法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欣赏名篇之前,要求学生先掌握一定的作家论、作品论和文本论等基本理论和相互关系以及文学阅读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作家论、作品论和文本论等文学理论必须以读者的阅读能力为基本前提,最基本的是读懂原文,而学生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本课程必须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兴趣,并对一些文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和领悟。
[授 课 方 法]讲座式、讨论式教学。
[授 课 内 容]
一、作品論や作家論、テキスト論などの基礎知識
二、小説をいかに読むか教えること
三、鑑賞する方法
第二講 城崎にて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作家的生平、代表作品、在文坛上的地位及主要活动。掌握作品的特征与私小说的关系、作品在日本文坛上的地位,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特征及语言风格等,领会作家作为“小说之神”的文学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作品中的主题与作家个人体验之间的相互关系。难点:作品中的主题与作家的内心纠葛。
[授 课 方 法]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分组发表。
[授 课 内 容]
一、本文
二、語訳
三、略歴と文学
四、鑑賞
第三講 山月記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作家的生平、代表作品、在文坛上的地位及主要活动。掌握作品的特征,作品在日本文坛上的地位、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特征及语言风格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作家语言运用的技巧性、作品本身的暗示和象征意义。
[授 课 方 法]在学生提前作好预习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要突出重点难点、有的放矢、简明扼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课堂内外结合、作品点面结合、讲授讨论结合”,启发式教学;学生分组发表。
[授 课 内 容]
一、本文
二、語訳
三、略歴と文
四、鑑賞
第四講 伊豆の踊り子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欣赏名篇,了解文章创作的背景知识,掌握作品的特征、在日本文坛上的地位,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特征及语言风格等,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掌握作家的生平、代表作品、在文坛上的地位及主要活动。掌握作品的特征、写作背景、在日本文坛上的地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把握本文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作家的语言特色与新感觉派特色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难点:作品中的语言的运用与作家所要表现的古典情结之间的关系,通过本文如何正确理解作家的孤儿气质与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
[授 课 方 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学生分组发表。
[授 课 内 容]
一、略歴と文学
二、代表作ガイド
三、本文
第五講 レーダーホーゼン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作家生平、把握作品主旨、分析作品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作品中视点的转换。难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写实手法。
[授 课 方 法]在学生提前作好预习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要突出重点难点、有的放矢、简明扼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课堂内外结合、作品点面结合、讲授讨论结合”,学生分组发表。
[授 课 内 容]
一、本文
二、語訳
三、略歴と文学
四、鑑賞
撰稿人:李素 审核人:高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