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
History of Chinese Legal System
课程编码:07A11103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学生
推荐教材:曾宪义、赵晓耕主编,《中国法制史》(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目:薛允升编,《唐明律合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
顾颉刚编,《古史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法律出版社,1999年。
马小红、姜晓敏著,《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程树德著,《九朝律考》,商务印书馆,2010年。
滋贺秀三著,《中国家族法原理》,商务印书馆,2013年。
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法制史的内容,熟悉各个时期的立法和司法活动,对立法与司法的联系、法律的执行情况、法制的整体社会效益等形成清晰的认识,达到真正了解法律制度产生、演变的动因的效果;并对法律的儒家化给予充分的重视;使学生明确学习中国法制史的重大意义,做到古为今用,以史为鉴。
2.通过系统而有针对性的讲述,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在全面掌握中国法制史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把握重难点内容,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学习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外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在课前预习环节中,学生应当认真阅读教材相应部分和有关资料,基本掌握所涉及的识记性知识。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着重讲解相关理论和重难点内容,补充讲解教材未涉及的重要内容和材料,并以问答、讨论的方式结合案例、考研真题等进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课后复习的环节中,学生应结合练习题和思考题及时巩固并更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发现困惑的地方应及时与老师探讨并解决。
2.严格学习纪律。对于旷课、迟到、不守纪律的学生,以及学术论文剽窃他人成果的造假学生,酌情给予减少甚至取消平时成绩的处罚;对于考试作弊的学生,严格遵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处理。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导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了解中国法制史的定义、意义,掌握中国法制产生、发展变化的大致线索,把握学习法制史的方法和明确学习中国法制史的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华法系的内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中国法制史的内涵
二、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
三、中国法制史的研究现状
四、中华法系的内容和特点
五、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
第一章 夏商的法律制度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了解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了解和掌握夏、商的立法制度、刑事法制、民事法制和司法制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夏代军法的内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中国法的起源
二、夏代的法律制度
三、商代的法律制度
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掌握西周时期法律思想的演变特点,了解和掌握礼治的内容和基本特征,掌握西周时期婚姻法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西周礼和刑的关系。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西周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
二、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及礼刑关系
三、西周时期的刑法制度
四、西周时期的民事法律制度
五、西周时期的司法制度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掌握诸子百家对法律制度的影响,了解战国时期的成文法运动,熟悉各国的变法内容和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法经》的内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社会变迁与儒、法学派的主要法律观点
二、春秋末期的“铸刑鼎”事件
三、战国时期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及《法经》
四、商鞅变法与秦国法制的发展
第四章 秦代的法律制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了解和掌握秦朝的立法制度、刑事法制、民事法制和司法制度,了解秦朝法律形式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秦代法制的基本特色。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统一后秦代法制发展概况
二、秦代的行政法律规范
三、秦代的刑事法律
四、秦代的民事、经济法律规范
五、秦代的司法诉讼制度
第五章 汉代的法律制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了解和掌握汉代立法指导思想,了解两汉的立法概况,掌握两汉法律形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两汉时期法律原则的发展。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汉代法制指导思想的变化
二、两汉的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
三、汉代的刑法制度及刑罚改革
四、汉代的行政、民事、经济制度
五、汉代的司法制度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掌握西晋、北齐时期的主要立法、三国西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形式和法典体例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律学成就。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概况
二、法律制度的主要发展变化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
第七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了解隋朝的立法概况及其隋改进司法的措施,了解隋《开皇律》的主要内容与历史地位,掌握《唐律疏议》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唐律疏议》的主要内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隋代法制概况
二、唐代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
三、《唐律疏议》的主要内容
四、唐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五、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第八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掌握宋朝的立法制度、刑事法律制度、司法机关的变化,了解宋朝民事法律制度和辽金的法制概况,掌握《宋刑统》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宋代的折杖法。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宋代法律制度
二、辽金两代立法概况及法制特点
三、元代法律制度
第九章 明代的法律制度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了解和掌握明朝的立法活动、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掌握《大明律》体例的变化和《大诰》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大明律》的主要内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明代立法思想与立法概况
二、明代法律内容的发展及其特点
三、明代司法制度的发展变化
第十章 清代的法律制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掌握清朝的立法制度、刑事法制和司法制度,了解清朝的民事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清朝会审制度的发展。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清代立法概况
二、清律的主要发展变化
三、清代的司法诉讼制度
第十一章 清末法律制度的改革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掌握清末的宪法性法律、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司法制度,了解“预备立宪”的性质和过程,掌握《钦立宪法大纲》的内容,掌握清末的立法指导思想及修律活动与所订新律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清末的修律活动。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清末法制变革概况
二、清末预备立宪
三、清末司法制度的变化
四、变法修律的特点及影响
第十二章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掌握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宪法性法律和司法制度,掌握孙中山的立法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思想与主要立法活动
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制度
第十三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法律制度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了解北洋政府的宪法性法律和宪法、刑事立法、民事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华民国约法》和《中华民国宪法》的区别和联系。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社会背景与立法概况
二、北京政府的司法制度
第十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立法的特点,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约法、宪法,掌握“五五宪草”的内容和性质,掌握六法体系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六法体系。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立法概况
二、主要法律内容
三、司法制度
第十五章 革命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们掌握人民民主政权的立法制度、宪法性法律和其他立法和司法制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主要内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立法概况
二、宪法性文件
三、刑事立法
四、土地和劳动立法
五、民事婚姻立法
六、司法诉讼制度
撰稿人:程方 审核人:苑敏